欢迎访问专注十年气象站生产企业-锦州利诚自动化首页!

气象站销售专线:

400 860 3933

气象观测综合自动化之路

2020-05-05 08:54:36 信息源:www.yiqiwang.net 发布:气象站发布 暂无评论 已浏览860次
本文内容有887个文字,文本大小约为4KB,预计阅读全文需要3分钟

  自2020年4月1日起,我国地面气象观测已实现全自动化。这意味着,人工气象数据采集已经成为历史,气象学家也迎来了智能化的未来。与此同时,距离中国约8000公里、跨越7个时区的德国也在争先恐后地建设自己的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据德国气象局2019年报告,德国承诺2023年完成*气象观测自动化建设。

  德国是*上*早发展气象事业的*之一,德国的连续气象资料记录可以追溯到1881年。

  1900年,德国开始建立气象数据观测网。从今天来看,100多年前,德国的气象观测系统已经产生了一个可以称为先进的尺度。当时,*共有人工气象站约350个,探空气球释放点15个,降水测量点2400个,雷暴天气报告室1500个。气象工作者需要记录的观测变量包括:云量、云形、能见度、风力、风向、温度、*高气温、*低气温、气压、湿度、降水、天气现象、日照时数、积雪厚度。到目前为止,这些测量方法已被使用。

  1935年,德国气象站增至552个,降水测点增至约4400个。

  1955年,德国气象局建立了11个气象观测中心、190个地面观测站、13个高空气象观测点和3992个降水观测点。此外,增加了4个新的观测变量:辐射强度、地表温度、云高和雪水当量。

  20世纪60年代气象卫星资料的使用标志着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开始,这是*天气预报系统的重大创新。众所周知,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气象观测数据和预报算法。为了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德国开始大力发展气象监测系统,包括提高地面和探空观测数据采集频率、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雷达数据等。

  1966年,德国气象局*次利用大型计算机结合气象卫星数据进行数值天气预报。

  1967年,*台气象雷达在莱比锡投入使用。

  1970年,温度数据的采集频率从每天4次增加到每小时1次。

  1977年,*颗欧洲气象卫星发射并投入使用。

  1982年,风向风速数据采集频率也提高到每小时一次。

  1985年,德国气象雷达网成立。

  1986年,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Eumetsat)成立,卫星气象数据共享。

  从1989年到1992年,云高、降水、能见度、气压、湿度、日照时数、地表温度等数据的采集频率增加到每小时一次。温湿度宽线检测频率为每3小时一次。

  1999年,气象飞机探测投入使用。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数据采集频率提高到每30分钟一次。

  从2003年到2007年,所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频率增加到每30分钟一次。

  2008年,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和资料同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截至2019年,总部位于奥芬巴赫(Ofenbach am Main),拥有5个当地气候与环境咨询中心、5个航空气象咨询中心、3个农业气象咨询中心、182个一级气象站、1735个二级气象与降水监测站,物候观测站1082个,气象雷达站18个,探空观测点10个(每年释放探空气球约7000个)。

  德国气象局的目标是在2023年实现气象观测系统的自动化,包括地面观测、探空观测、雷达、卫星、车载和船载气象数据的采集。

  气象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发展史。德国气象事业发展至今已有120年。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二十世纪上半年,德国花了50年时间努力建立气象观测站,确定气象观测要素,奠定了地面探测探测网的基础;第二阶段,随着科技的进步,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数值天气预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卫星和雷达资料、计算机处理、资料同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预报精度。

本文内容是由气象站发布编辑,更多气象观测综合自动化之路相关内容请浏览利诚自动化网其他页面。

版权声明:版权声明:如果喜欢分享气象观测综合自动化之路这篇文章请保留http://www.yiqiwang.net/hyzx/2144.html 本文链接。


请发表您的评论

相关热门资讯

焦点热词